冰球突破游戏(中国)官方网站

冰球突破官网 冰球突破游戏

机器人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_冰球突破游戏(中国)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04-20      来源:网络


  冰球突破冰球突破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201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工业机器人应用不断深化。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达55.31万台,同比增长约7%,其中亚洲地区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占比约为73%,欧洲地区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占比约为15%,美洲地区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占比约为10%,继2021年以后,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连续2年突破50万台,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202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预计超59万台,同比增速预计超7%。未来工业机器人全球市场将延续增长趋势。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仍将受益于多方面积极因素影响。首先,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及相应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仍是机器人替代人工的主要驱动力。其次,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不仅局限于汽车、电子等传统行业,且在光伏、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从机器人渗透率来看,根据IFR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为322台/万人,据工信部等 17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2025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目标较2020年翻番(约500台/万人),在智慧工厂自动化改造趋势及国内大规模设备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从国产替代角度来看,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在全球市场仍居于相对主导地位,但在国内市场,本土厂商的市场份额逐步增加。根据MIR、CRIA数据,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达45%,同比提升约9%,受益于国内优势产业的发展以及下游应用场景的拓展,新兴领域的客户需求不断增加,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将迎来新的机遇。

  2023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受库存高位、下游市场需求萎缩等影响,表现较为疲软,2023年下半年有所改善,工业机器人厂商针对上述现象积极采用产品促销、拓展渠道等措施主动去库存,市场展现较强韧性。根据GGII及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2.53万台,同比下降2.2%;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 31.6万台,同比增长4.29%,尽管受整体工业景气度下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工业机器人仍呈现均衡发展态势。2024年3月,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至50.8,标示中国制造业景气度整体回升。展望202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已进入低库存周期,行业静待需求复苏,预计在需求回升的推动下,市场将逐渐回暖。

  2023年,尽管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受到行业周期性特点的影响短暂不振,但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仍持续呈现增长态势。根据SEMI调查数据,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预测从2023年年中的预计收缩10%-14%,调整为仅收缩2%,这一调整主要源自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的超预期表现。2023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342亿美元,同比增长8%。随着国产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人工智能带动算力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等产业需求的增长,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并促进上游的出货需求。

  近年来,人工智能作为旨在模拟甚至超越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系统,受益于核心技术的迭代和算力的突破等因素,逐渐从跨学科的单项技术快速演变为一个包含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跨领域产业生态系统。在诸如机器人、自动驾驶、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扩展,人工智能与各行业间的融合渗透将进一步加深,形成新的生产关系并提升新的生产力。这种趋势将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政策层面上,中国从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便明确到2030年建成为世界主要AI创新中心。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300832)、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人工智能赋能全产业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对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车联网、物联网等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落实《“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产品创新和场景推广为着力点,分类施策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培育机器人发展和应用生态,增强自主品牌机器人市场竞争力,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自立自强。

  2023年1月18日,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将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将明显增强。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加强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农业、建筑、新能源、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全方位支持机器人行业发展。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 7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为工业机器人的广泛推广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

  2023年多地连续发布相关政策布局机器人产业。5月 8日,天津市印发《天津市智能工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打造焊接喷涂机器人,4自由度空间搬运机器人,研发满足细分行业柔性制造、复杂应用工艺需求的智能作业机器人技术与系统;5月31日,深圳市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6月15日,上海市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万人;6月16日,北京市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培育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万人机器人拥有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7月12日,江西省印发《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提出,围绕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机—后市场”产业链条,鼓励并支持各地方政府发展工业机器人相关产业,建设高端智造科技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9月20日,沈阳市发布《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全市机器人领域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企业覆盖率达到50%以上;机器人整机年产量达到15000台套,机器人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打造2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合理规划布局,形成 5个机器人产业特色园区。在多地政策助力下,机器人产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窗口期。

  公司通过20余年的技术积累与实践,逐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完善产业链,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为客户提供工业 4.0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从事机器人产业化和实现机器人出口的企业。公司作为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起草并制定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创造百余项行业第一,是行业内首批中国名牌产品、国家首批91家创新型企业,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移动(600941)机器人(AGV)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组长单位、中国机器人协会(筹)会长单位,中国机器人TOP10标杆企业。公司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大型一级企业资质、计算机系统一级企业资质。新松公司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获首批中国机器人产品认证证书。公司被认定为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入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曾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机器人)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期间,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6项、团体标准13项、企业标准22项,申请ISO国际标准提案2项。主导制定的《机器人安全总则》《工业机器人力控制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填补了机器人基础和通用标准空白,推动了机器人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获批“焊接机器人高端汽车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承担国家重大专项8项、起草并发布国家标准12项,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2023焊接机器人产业链先锋奖以及公司研发群体荣获辽宁“时代楷模”称号。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主要从事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务,涵盖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到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其中核心零部件包括运动控制器,伺服电机及伺服驱动器等硬件系统;机器人本体包括六轴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机器人应用技术涵盖了工业机器人焊接自动化,装配自动化,物流自动化,可为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锂电、电子、光伏、航天航空及医疗等众多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机器人产品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包括六轴工业机器人等,主要面向焊接、切割、磨削、抛光、喷涂、码垛、上下料等应用。移动机器人包括装配型、搬运型移动机器人及工业清洁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包括自动转载机器人系统、装备自动保障系统等,主要面向如高温、高危、防爆、狭窄空间等极限、特殊作业环境的应用。

  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围绕公司机器人核心产品领域所形成的自动化产线应用,主要包括焊接自动化、装配自动化和物流自动化。焊接自动化主要以运动控制为核心,围绕六轴工业机器人产品、激光焊接、切割等系统所组成的自动化产线。装配自动化主要围绕集成单元所形成的装配系统与检测系统的自动化产线;物流自动化主要由自动存储(AS/RS、Shuttle)、输送、搬运、分拣、拆码垛以及导航调度管理等智能物流信息系统所组成的自动化产线。

  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服务的下业覆盖:一般制造、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锂电、电子、光伏、航空航天、医疗健康等。

  半导体业务产品主要为真空机械手及集束型设备,包括:大气机械手、真空机械手等系列产品、EFEM、真空传输平台。服务的下业是半导体工艺设备厂商。

  公司采用自主采购模式,由供应链管理中心负责基础标准零部件的采购,通过供应商分类管理,开展合格供应商的评定管理工作。公司采购以“价格+质量”最优为导向,以集中招标的形式进行询价和比价,并通过发展战略采购合作的方式,持续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

  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即依据合同需求为客户提供产品以及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完整的生产流程,包括前期设计、加工以及系统集成。其中的加工环节主要通过公司制造部加工,部分通过外协加工方式实现。

  公司主要以项目形式,即以“交钥匙工程”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根据客户的产线化订单需求,多业务 BG协同实现产品与系统的规模化导入,充分发挥多业务单元、不同工艺环节的综合系统设计、生产及系统化解决能力的优势。

  公司主要通过公开投标的方式获得项目订单,主要采取直销的方式与用户签订销售合同,部分稳定客户的后续订单通过续标方式实现。公司在逐步建立并完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标准品营销网络。

  我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行业经过“十三五”时期大力发展后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但相较于外国高端市场仍存在技术积累不足、创新实力较弱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五部门于2021年12月28日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并提出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并将我国建设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2023年1月18日,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将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将明显增强。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加强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农业、建筑、新能源、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全方位支持机器人行业发展。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7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为工业机器人的广泛推广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综上,我国产业政策将长期支持相关行业,并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及升级,从而促进我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行业迈上新的台阶。

  我国总人口上涨趋缓,自然增长率持续降低,2021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1.2%,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代工生产为核心的制造业务面临着劳动成本快速上涨的挑战,因而自动化及机器人换人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个性化以及技术产品迭代更新速度快,传统制造规模在逐渐缩小,全球正进入一个新的智能制造和工业4.0时代。机器人超越传统机械设备,成为一个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一体的产品,赋予机器人以成长性,带动传统工业机器人产业不断往其它领域拓展延伸,担当工业互联体系的核心载体,实现工业自动化在各个领域内的不断渗透。

  公司具有自主创新优势,人才优势,产品线齐全和产品质量优势,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优势,拥有全球化知名客户群体的优势。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业,并持续深度拓展在新能源、半导体、双碳环保等战略性下游领域的应用,利用深厚的技术沉淀及优先合作优势与战略客户开展深度合作。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自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方向,完成国家重要科技攻关 800余项,制定多项机器人产业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自主掌握工业机器人控制、伺服系统设计、机器人软件设计和编程、运动学规划、3D视觉、力感知等核心技术,保持技术走在行业的前端。

  公司设有研发中心及技术创新团队,研发中心围绕共性技术、前沿技术进行研发创新,业务各部门配置的技术创新团队,面向市场需求进行应用技术创新。公司通过与国内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巩固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约 2.91亿元。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专利703项,其中发明专项466项,实用新型125项,外观设计112项;软件著作权207项。

  公司始终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核心力量、具有创新活力的团队。公司在研发、生产、销售业务领域拥有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构建了多层次的人才结构。公司既重视科技人才成长,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员,又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和省级百万人才计划招揽吸纳行业高新技术人才,不断提升公司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技术人员2,185人,约占公司总员工数64.68%。

  公司机器人产品涵盖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包括六轴工业机器人等,涵盖具有柔性化、轻量化特征的10KG系列、20KG系列低载型工业机器人,具有高灵活度和稳定性的50KG、210KG系列中载型和重载型工业机器人等;移动机器人包括装配型、搬运型移动机器人及工业清洁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包括自动转载机器人系统、装备自动保障系统等。纵观全球机器人厂商,公司是工业机器人领域内产品品类丰富的企业之一,奠定下游服务领域广泛的基础。

  公司通过多年市场深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项目管理体系,通过有序协作保障了产品的高质量。公司先后通过了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45001-2020/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B/T22080-2016/ISO/IEC27001:201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公司始终将研发设计的产品性能指标比肩国际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公司以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为核心,孵化了智能装备、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等产品线,公司运用智能化软件将机器人应用与上述智能制造装备相融合,成为国际鲜少具有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成立20年,为汽车、3C、一般制造、航空航天、半导体、锂电、医疗等 20余个行业的头部企业提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解决方案,应用领域广泛,项目经验丰富。

  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大型国企、大型民营企业占据公司三分之二以上的客户比例,因此客户的综合抗风险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较强。如汽车领域客户有通用、中国一汽、上汽集团(600104)、华晨宝马、奔驰、大众、本田汽车等;一般制造领域客户有中船集团、中集集团(000039)、中联重科(000157)等;新能源领域客户有特斯拉、比亚迪(002594)汽车、宁德时代(300750)、楚能集团、孚能科技等;泛半导体领域客户有北方华创(002371)、中微半导体、屹唐股份、拓荆科技、美光半导体、晟碟半导体、Sandisk、赛意法等。

  2023年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迈向中国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在全球严峻复杂的环境下,国内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继续调整恢复的同时,整体经济增长仍然面临较大压力,中国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也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放缓,细分市场应用呈现两级分化态势,下游市场需求承压明显。2023年,全球经济低迷,外部环境的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公司面对复杂多变的局面,抗住压力,实现营业收入 39.67亿元,同比增长10.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9.49%,毛利率13.88%,同比增长5.26%。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持续盈利,同比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均有所上升。

  (1)创新引领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自强为支撑,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压力,深挖市场机遇,围绕机器人核心产业持续加大投入,在技术研发、产品型号、项目应用等多领域实现创新突破,以扎实的“内功”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2)增强主业,加速国际化:报告期内,公司稳步践行“3+3+N”发展战略,增强各业务单元的团队协作能力,集中优势资源有效解决客户痛点,大力拓展下游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半导体、光伏、双碳环保包括氢能、储能等战略新兴市场领域,在依托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深入与国际客户的战略合作,持续推进“出海”步伐,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逐渐积累资源,构建全球市场业务体系,促进海外业务快速发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3)降本增效“走深走实”:报告期内,公司以提升管理效能为目标,推动管理变革,开展信息化管理模式,赋能业务、财务、人力资源、品牌等集团化、系统化的管理,缩短业务项目周期,有效实现综合降本,盈利能力得到改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2023年度,公司紧紧围绕主营业务,深入开展业务结构调整,重点发力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在技术研发、项目应用等方面均实现了全面的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在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优化与应用方面,开展机器人整机高速、高负载、高精度动力学设计与控制,赋能工业机器人本体技术的提升;公司实现了白车身点焊技术的优化升级,完善了工业机器人产品性能,并成功应用于白车身焊接生产线的客户端;公司在弧焊方面,实现从免示教、作业在线生成、作业运行、自研线激光跟踪算法到摆弧跟踪的全流程设计;公司在3D视觉领域,实现多源信息融合3D-SLAM导航技术的开发及落地应用,可在室内外、复杂场景进行快速建模与定位,已成功应用于光伏行业包材户外运输中;移动AGV软件工具方面,公司开发了地图规划工具、3D重建技术、车体黑匣子回放工具等,重点解决多车间多流程、室内外的地图规范场景等,提高了现场工位的标定速度,增强了客户的使用体验;智能物流软件系统方面,设计开发了智能仓储物流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实景可视化智慧管理;公司基于项目要求在虚拟环境下对工作站工艺过程、参数等进行仿真调试,设计开发数字仿真及虚拟调试技术,大大降低了现场项目调试时间。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高性能主控制器的量产及应用,可节约近 1/3的控制器成本;公司设计更新控制器架构,并进一步优化控制器轨道规划算法,大大提升了机器人轨迹精度、稳定性和运动节拍;自研生产的伺服电机成功实现了功率范围的扩展,可覆盖6kg级至500kg级机器人产品;减速器在实现35kg级以下国产化替代基础上,已扩展至50kg级及80kg级,逐步加速外购减速器的国产化进程。报告期内,公司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升级和国产化替代措施,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为未来持续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面对市场需求疲软、下业需求持续分化的外部环境,2023年公司开展多业务BG协同发展,深入践行“协力致远”的核心价值观,合作攻坚、深耕市场,加强与优质客户的深度战略合作,更好的巩固了存量市场的优势地位;同时也在积极探索行业新机会,洞察新机遇,抓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市场,在下游细分行业实现新应用场景的突破,保障订单的快速增长。

  汽车行业,公司目前是国内鲜少为汽车制造厂商提供整车自动化产线系统解决方案的本土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在焊接等工艺技术方面进行优化升级,实现新型伺服点焊机器人在车企客户端的整车厂实现连续并线使用、完成白车身焊接生产线在客户端的应用,帮助客户大幅提高了生产节拍,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移动机器人业务贯穿新能源汽车生产全生命周期,不断巩固底盘合装优势地位,建立新的技术竞争力,持续开拓线边分装及配送物流,规模化显现;公司首次涉足电动助力转向(EPS)业务,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客户验证,为拓展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奠定基础,公司未来在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同时,更瞄准国内外大型车企,加强与其在国内外市场的战略合作。

  光伏行业,公司持续开展技术创新、拓展新场景的应用。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切入光伏上游多晶硅搬运业务,运用多传感器融合3D-SLAM导航,成功实现户外无人车控制及高速路径跟踪,户外牵引移动机器人首次在光伏户外原材料运送、自动上下料等运输场景中大规模使用;公司与龙头企业精诚合作承建行业首座全流程、综合性全自动立体仓库,公司发挥大型项目设计规划、施工及管理能力,以技术实力和高标准的执行能力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在规模及效率要求均远超行业常规的情况下,根据客户超大尺寸、超大重量产品特点,结合现场复杂的设备及空间场景,实现原料库与组件库全流程、综合性立体仓库式物流自动化建设,推动客户在全球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公司也将深入挖掘光伏行业细分市场机会,通过优化改进产品和技术,如更好的融合视觉技术、提升无人车自主化性能,提升无人叉车末端识别,持续改善AGV产品在户外应用场景适应能力等,逐步推进光伏等室外应用场景的应用,打通室内、室外全场景的跨厂区应用解决方案,为进一步形成多市场客户创造良好开端。

  锂电行业,移动机器人协同智能物流通过打通前中段工序环节中技术障碍等,保持在领域内的竞争优势地位,为进一步提高行业市场份额提供保障。报告期内,公司携手优秀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制造商,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细分赛道保持与战略客户的深度合作,凭借稳定精益的机器人产品以及智能物流先进工艺路线设计等综合性解决方案的优势,充分发挥大集成承接能力,满足客户多个生产基地的需求,标杆效应明显,可复制性强;报告期内,公司深挖锂电池化成分容市场机遇,全面升级设计方案,项目囊括高温活化、热压化成、电压测试、良品包装入成品库、成品出库等众多核心业务单元,涵盖电芯各工序的输送系统以及智能机器人成套装备产品,帮助客户快速提升专机作业效率和整体生产效能,先进的设计理念使工厂复制和产能扩产更为简单。公司不断夯实在锂电行业的品牌影响力,为未来持续扩大锂电行业产业链高端市场份额奠定良好基础。

  新能源新兴行业,公司紧抓国内新能源新兴市场的发展机遇,重点突破氢能领域,涉及制氢、储氢、运氢环节,助力客户打造国内先进的供氢系统、高压气瓶自动化生产线。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工业机器人焊接、自动化装配等成熟的技术及产线化应用能力,取得电解槽以及供氢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的焊接、装配业务;储能方面,在液流储能领域实现装配自动化的应用。此外,依托重载型移动机器人核心技术,公司采用重载移动机器人运输集装箱储能柜,首次承接储能集装箱大型项目,成功突破在新能源细分市场的应用。报告期内,公司利用与新能源知名车企客户较好的业务合作基础,成功切入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赛道,为公司拓展储能市场打开了良好局面。

  其他行业领域,报告期内,公司成功获得某航天地面装备和特种车辆数字化制造项目,承接核心零部件品类复杂的焊接、机加生产线,涉及几十种工件兼容、多类加工机床入线以及不同自动化上料方式,实现全部产品工艺需求,为后续承接数字化制造工厂项目及柔性化加工线项目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内,随着沈阳当地及周边地区地铁沿线的开通运行,公司智能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以及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完成交付使用;在天津,公司首次取得异地地铁线监控系统项目,取得亮眼成绩。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物流承接首座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项目,基于多层穿梭车立体库系统的定向研发,可覆盖植物生长阶段的全流程自动化,获得国内外关注。报告期内,公司特种机器人的泥浆回取机器人在核退役领域成功实现应用,可以在放射性废液储罐底部回取泥浆,降低放射性废液贮存设施对环境的安全隐患。

  2023年度,公司各类工业机器人销量合计3,797台,其中移动机器人销量 2,046台。2023年度,公司机器人及相关的系统集成业务实现收入约为12.56亿元;公司智能物流业务实现收入6.85亿元,自动化业务实现收入13.90亿元,轨道交通业务实现收入3.41亿元。

  2023年度,为破除国内行业“内卷”加剧的困局,公司攻坚海外市场,在东南亚、欧洲、南美等多地设立了子公司或办事处。2023年,受益于新能源市场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公司积极布局,紧抓新能源汽车、电池等领域的海外发展机遇,借助公司丰富的项目经验,通过调度优质资源,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德国、墨西哥等世界多国构建营销、服务网络,从产品、技术、人员、服务等多个方面满足客户的本地化需求。

  在东南亚,报告期内,公司携手国内某大型新能源车企进入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市场,将实现中国在当地首台新能源超跑型号的下线;在泰国当地,公司深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做大规模,帮助客户工厂在大幅提升移动机器人柔性作业程度的情形下完成新能源汽车内饰线、底盘合装线、电池装配线、物流线等生产环节的装配与运输自动化。报告期内,公司重载型移动机器人持续应用于全球第二大港口-新加坡港口的集装箱搬运项目中,保障了机器人在恶劣天气下的无人化正常运作,提高了公司在港口类室外复杂环境下的技术应用以及作业能力。

  在印度,报告期内,公司首次进入新能源电池领域,项目涵盖移动机器人在新能源电池生产全流程的自动化传送,大幅提升客户的生产效率、优化其生产模式,获得较好的口碑。

  在欧洲,报告期内,公司稳步在国际化进程中前行,成功获得全球知名智能电池科技企业移动机器人系统集采项目,涉及其欧洲多地工厂,涵盖百余台移动机器人产品,积极帮助客户解决工厂的物料周转问题,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成为公司移动机器人进入欧洲本土新能源市场的代表性项目。报告期内,公司为德国客户提供首条门环激光拼焊接线,大幅缩短门环拼合时间;为波兰客户提供汽车座椅焊接线,是近年公司较大出口欧洲的单体焊接项目,为公司出海欧洲迈出坚实一步。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与日本头部汽车零部件客户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承接其在欧洲当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自动化产线项目,主要涉及汽车电子生产线、组装线等,在当地具有较好的示范性效应,与客户共同实现全球性业务拓展。报告期内,公司与世界领先的欧洲汽车零部件领域客户开展深度合作,携手其多个全球子公司开发电动压缩机核心部件产线项目,为客户全球产业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极大巩固了公司在海外汽车零部件市场的重要地位。

  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入与国际知名企业客户的合作,持续提高海外项目交付能力,不断加强全球化布局,逐步扩大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化的新松。

  2023年度,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沈阳新松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以独立子公司的形式运营半导体装备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整体业务实现快速增长,产品技术质量不断提升,一方面与核心客户持续深化合作,另一方面在国内政策导向下,积极拓展新客户,积极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下游客户覆盖范围逐渐增大。目前,公司半导体装备产业应用呈现规模化,产品包括大气机械手、真空机械手等系列产品、EFEM、真空传输平台,主要应用于刻蚀、薄膜沉积、离子注入等工艺环节及领域,广泛服务于硅片生产、晶圆加工、先进封装及封装测试等半导体制造全产业链,为客户产业链及供应链安全的稳定提供多元保障,品牌效应显现。

  报告期内,公司大幅提高了真空机械手的节拍、优化了真空机械手臂结构,升级编码器,优化算法,攻克了真空机械手在重复定位的精度。在真空度方面,构建极限真空测试环境、成功突破真空机械手全系列产品本体原有真空度,提升国有自主可控程度。

  报告期内,真空直驱机械手成功实现批量交付,其中,两轴真空直驱机械手产品随下游工艺设备厂批量进入终端FAB厂进行设备验证;三轴真空直驱机械手已完成工艺设备厂客户端验证,处于终端FAB厂验证阶段;四轴真空直驱机械手已实现自研,目前处于厂内测试阶段。

  报告期内,真空传输平台系列产品,包括真空直驱机械手、真空装载机(VPH)、真空预对准机(ALIGNER)完成了工艺设备厂客户端验证,并已随客户进入国内多家芯片制造厂商,成功导入FAB厂实现应用。新产品研发方面,公司成功研发Aligner多种型号产品,部分6/8寸兼容Aligner产品完成了客户端验证,实现批量订单。

  大气类产品方面,目前设备前端模块(EFEM)、大气机械手已全面导入市场,市场认可度及市场份额不断提升;12寸摩擦型Aligner实现了键合晶圆识别算法开发,兼容识键合晶圆,12寸夹持型、摩擦型Aligner开发了超高速算法,产品作为集成在EFEM上的核心零部件,配套EFEM整机已完成工艺设备厂商验证,并随客户工艺设备机台进入终端客户中进行验证;晶圆装载装置SMIF/LOADPORT在实现自主开发的基础上,拓展研发多个新产品,其中6/8寸Loadport实现标准化,部分其他新产品已交付,处于客户端验证阶段。大气类标准化新产品的成功研发为其未来规模量产提供有力支撑。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2022年,公司实施上市以来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本次激励计划授予的股份数量总计不超过4,497万股,约占总股本的2.90%;预留260.5万股份,约占总股本的0.17%。本次激励计划以定向发行的方式向包括公司董事、高管、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等激励对象发行公司股票,首次授予人员总数不超过839人,约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2%,其中董事及高管 7人,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832人。公司本次激励计划不仅有助于激发高管及核心员工的积极性,更为公司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支撑,未来公司将持续完善中长期的激励与考核机制。

  报告期内,公司针对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部分实施了授予,本次激励计划预留授予的数量为 100.00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155,021.20万股的 0.06%。本次激励计划预留部分以定向发行的方式向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25人发行公司股票。本次授予之后,剩余尚未授予的预留权益作废失效,未来不再授予。

  2023年度,公司继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实施员工月度绩效考核,促进组织绩效提升的目标深入人心,使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报告期内,公司举办首期干部培训班,人员来自各个业务BG的技术、研发、管理重要岗位人员,践行全层次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充分培养年轻化队伍,调动中坚力量,激发青年人创新活力,挖掘核心员工的潜力,为公司未来发展储备更多优秀人才。

  2023年度,为满足公司协作机器人业务的发展需要,促使公司此业务板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公司以增资扩股方式为下属子公司中科新松引入战略投资者,本次增资后,中科新松成为公司参股子公司。通过本次引入战略投资者,中科新松得以扩充资本实力,增强发展后劲,借助战略投资者资源优势拓展市场,提高盈利能力的同时降低经营风险,充分发挥战略投资者在市场、资金、当地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使其能够持续保持研发投入,有利于推动公司协作机器人业务以及中科新松的拓展步伐,同时专业投资机构的引入也有利于优化股权结构,实现公司与战略投资者共同支持子公司业务的健康发展。

  2023年度,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落地有声”,通过深入一线、融入业务,向全员全面渗透、宣贯企业文化理念,即坚持以“守正创新、奋斗为本、价值导向、协力致远”为核心价值观念,恪守正道、尊重人才价值贡献、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优势资源协同合作,以创新为公司发展的源动力,实现业绩指标与发展的双平衡。报告期内,公司甄选“最美新松人”、“新松之星”,通过梳理岗位优秀典型与先进事迹,树立榜样力量,促进员工拼搏进取,驱动公司、员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荣获“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

  公司的愿景:永葆中国速度,永创中国水平,剑指行业领先,争创世界一流。公司将始终聚焦主营业务,坚定实施“3+3+N”战略,依托核心优势,向核心业务集中优势资源,即在业务方向上纵向形成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 3大核心产品领域,以及焊接自动化、装配自动化、物流自动化 3大应用技术,瞄准国家战略,孵化新兴业务,通过战略投资合作,在业务模式上横向形成N个战略行业产业,通过战略资本培育新兴业务实现快速发展,增值主营业务,形成可持续的、可循环的健康发展新形态。通过加强研发创新,逐步迈向价值链高端,着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集中公司优质资源,发挥各业务单元联动性,做强主业,推动公司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公司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将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道路。公司中长期发展目标是:以“3+3+N”战略为导向,实现业务层次清晰,运营模式创新,现代管理规范,人力资源配置科学,业绩持续增长的全新的财富新松、价值新松、国际化的新松。公司将秉承“守正创新、奋斗为本、价值导向、协力致远”的价值观,尊重人才价值,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攻克核心技术,夯实产业基础,增强高端供给,拓展市场应用,将公司打造成机器人行业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公司将始终发力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智能装备领域,坚定发展主业,关注客户需求,综合利用技术、团队、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的协同整合,打造卓越产品和卓著品牌。

  2024年,公司将业务发展定位为“高端化、产品化、国际化”,高端化路线是以破除同质化竞争困局,攻坚高端应用为目标,链接产品、服务和客户,最终实现公司业绩的提升;产品化路线是以破除低利润发展困局,攻坚标准产品为目标,在大集成优势下,逐步推进标准化产品模式;国际化路线是以破除行业内卷加剧困局,攻坚海外市场为目标,实现全线出海、市场为先、发掘新增长点,力争实现公司业绩再上新台阶。

  2024年,国外市场,公司将紧抓“出海”机遇,利用全球化资源配置,实现从资本、供应链到人才、组织的全球化发展,加快海外分子公司布局及本地化团队建设;国内市场,公司将紧抓机器人国产化浪潮,通过底层技术驱动场景上的价值创新,在核心技术和重点应用上重点突破,始终面向产业发展趋势,提高整机综合技术指标,致力于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智能先进的一流企业。

  2024年,公司将深入加强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将先进工艺、制造装备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针对主流应用场景开发先进适用、高度成熟、易于推广的焊接自动化、装配自动化及物流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持续推动产品向制造柔性化、数据贯通化及管理智能化的不断迭代。公司将进一步加大主营业务创新研发投入,加速公司应用在自有产品中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加大高性能控制器、电机及驱动器、视觉算法、虚拟工艺调试及智能软件等开发力度,并充分发挥系统解决方案的产品线优势,在汽车领域内不断积累技术与项目经验,扩大与知名企业的持续合作,助力客户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的提升,加速拓展焊接机器人在汽车整装的产业化应用;在新能源领域内公司将深入拓展光伏、氢能、锂电、储能等新兴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充分发挥优先布局的优势;在工程机械等一般制造领域内公司将依托在焊接、重载装配等应用积累,突破核心市场,实现可复制性强、投入产出比高、智能信息化的产线,不断提升细分市场份额。

  2024年,公司将坚持“以资本力量助推企业发展”的理念,瞄准国家战略,围绕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运用技术与产品的深厚积累,孵化具有高度竞争力和良好成长性的特色业务,在业务模式上横向形成N个战略产业,并通过战略投资合作实现快速发展,反哺公司主营业务,形成可持续的、可循环的健康发展新形态。

  未来,机器人将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技术的进一步革新,国家关于“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各项政策的陆续落地,机器人行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机器人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机器人正在走向智能化,而智能化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不断地学习、识别和分析,机器人可以实现人机交互、自主决策、智慧控制等功能。2)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机器人将会被应用于更多新的领域,例如:半导体、新能源、智慧医疗、智慧教育、金融、国防等千行百业。3)机器人的外形将会更加人性化,随着机器人和人类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机器人将会逐步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与人类进行交流和互动。

  2024年,公司将积极布局“机器人+AI”前沿领域,秉承开放合作的态度,围绕AI大模型、智能视觉感知、数字孪生、结构仿生等前沿、空白技术领域进行研发投入,培育孵化人工智能产业方向新业务,探索“人形态机器人”能够结合公司实际业务发展的应用场景,逐步实现机器人与AI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交叉融合,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

  2024年,公司将深入贯彻降本增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成本管控,加强精益化管理,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精细化的管理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公司将不断加强在执行项目的管理,强化业务、财务、运营等部门的沟通与联动,坚持以整体目标为导向,细致分解目标,责任到人,通过对业务单元战略目标的管理和考核,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

  公司产品品类丰富,下游覆盖的服务领域众多,行业分布较广,在全球贸易争端频发、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宏观背景下,国内机器人相关领域的发展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相关业务领域的市场需求。

  应对措施:公司将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先进性,持续积累与战略客户合作的优势,扩大批量化的市场应用,在深挖原有市场同时,做大战略市场。

  公司所在行业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行业,行业技术水平的成熟程度以及先进性会影响公司的竞争能力。面对国际知名厂商前沿技术的快速升级、制造能力不断提升等诸多方面的挑战,若公司不能紧跟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则产品和技术存在被替代的风险。此外,伴随行业的成熟和竞争对手的增加,研发技术型人才需求激增,公司现拥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和国家级的技术人才团队,如果未来不能继续吸引和培养更加优秀的技术人才,将会削弱公司研发技术能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控股股东的技术沉淀及人才资源的优势,并通过实施长期有效的激励方式,为核心人才提供与公司共同成长的机会。

  公司人员规模、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在持续扩大,随着公司新项目的不断增加以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陆续建设投产,对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公司不能持续改进和提升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可能面临不能完成预定经营成果目标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明确发展定位,结合实际经营需求持续推进管理变革,加强成本管控,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不断完善公司管理制度,提高公司整体决策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

  国际化是公司未来长期的发展策略和目标,目前公司已在全球多个地建立分子公司、布局营销网络,而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仍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随着公司未来逐步加快海外布局,不断加深国际市场的拓展,出海步伐可能会因当地政治经济局势、当地法律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等无法预期的风险受到阻挠。

  应对措施:公司在坚持国际化路线的同时,会全面考察当地的投资环境,结合本地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优质客户谨慎布局。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集集团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联重科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北方华创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移动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联重科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集集团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本文由:冰球突破游戏(中国)官方网站提供